俄罗斯富豪欲变身阿凡达求永生 将大脑植入机器

俄罗斯富豪欲变身阿凡达求永生 将大脑植入机器
阶段一是实现人脑远程控制机器人

俄罗斯富豪欲变身阿凡达求永生 将大脑植入机器
俄罗斯媒体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夫

电影《阿凡达》里,科学家将人类DNA和潘多拉星球上纳威人DNA合二为一,克隆出“阿凡达”的肉体替身。最近,俄罗斯媒体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夫(Dmitry Itskov)公布了自己的“阿凡达”项目,他想借助科技将自己的大脑意识转移给虚拟的化身,实现永生。

他的最终构想是:把大脑植入机器,代替肉身,让意识永存。

科幻

人类的意识在躯体外存活

伊茨科夫在名为“全球未来2045”的研讨会上,向与会的不少科研人员、政客和媒体记者阐述自己的构想。

项目共分4个阶段:

阶段一,2015年至2020年,实现人脑远程控制机器人;

阶段二,2020年至2025年,实现把人脑转移至一种生命保障装置保存,用机器代替会衰老的人类躯体;

阶段三,2025年至2035年,实现将人类意识植入计算机,阶段二中的机器人将不必携带人类的“肉身大脑”;

阶段四,2035年至2045年,实现机器躯体“涅槃”。阶段三中的“计算机大脑”将不再控制实体机器人,这种人类躯体的替代品最终以“全息图”和非实体形式存在。

伊茨科夫构想与不少科幻电影的“世界观”类似:人类躯体死亡,意识在躯体外存活,意识的载体不再是大脑,是计算机信号,世界是“所有人意识的世界”。

例证

机器人已靠近构想第一阶段

日本机器人研究者、大阪大学教授石黑浩的演示显示,他的机器人“双子星”已靠近伊茨科夫构想的第一阶段。

“双子星”的面容几乎是石黑浩的复制品,可以点头、活动嘴唇和眼睛,内置扬声器,发出石黑浩的声音。美联社记者描述,“双子星”除姿态僵硬、双手展开方式奇特外,与人几乎无分别。坐在会场10排以后的观众,可能会误认为它是真人。

石黑浩说,他可通过互联网使用“双子星”给学生上课,用摄像头看学生。他曾在距教室两小时车程外的一处实验室中授课。他向观众开玩笑说:“问题是,学院说,如果我用机器人(授课),就不给我发工资。”

美联社报道,石黑浩赴会途中,把“双子星”最宝贵的部件、即头颅放在手提行李中携带,“双子星”的躯体放在托运行李内。

争议

一些人表示难以理解并质疑

对于伊茨科夫而言,类似石黑浩的个人努力远达不到他的期望。他希望,全球发明人员、各国政府乃至联合国合力研究。

伊茨科夫说:“我们处在一个时代,技术可以影响人们的进化。我们应该引领未来,共同探讨,避免可能损害人类的局面。”

伊茨科夫称,已花费大约300万美元推广他的设想。

伊茨科夫的构想令不少与会者瞠目。一些人不认可他的想法,直言他“脱离现实”。另

与会者拉泽尔·普哈洛说,伊茨科夫的一些构想不可能实现,“即使实现,也未必是好事……我不喜欢永生,因为我认为,永生如死亡一般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