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祖先同居化石

南非卡鲁盆地化石洞穴复原图

南非卡鲁盆地化石洞穴复原图

两亿五千万年前的早三叠世,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正在缓慢的从二叠纪—三叠纪大灭绝事件(Permo-Triassicmassextinction)中恢复过来。当时的南非卡鲁盆地位于一块被称为冈瓦纳大陆(Gondwana)的史前古陆的南部,明显的气候变暖和季节性的季风降雨的增加使得当地的生存环境恶劣。因此很多动物,包括哺乳动物的祖先——似哺乳爬行动物(mammal-likereptiles),演化出了独特的挖掘行为,因此古生物学家在卡鲁盆地发现了众多的化石洞穴。

今年年初,南非约翰内斯堡的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的VincentFernandez领导的南非、澳大利亚和法国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学家团队对于一个编号为BP/1/5558的洞穴铸型(burrowcast)标本进行研究。

最初,古生物学家只发现了一个平鼻三尖叉齿兽(Thrinaxodonliorhinus)的化石。平鼻三尖叉齿兽属于兽孔目(Therapsida)犬齿兽亚目(Cynodont),很可能是后来的哺乳动物的祖先。

古生物学家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们以前也经常在南非卡鲁盆地的洞穴铸型里发现平鼻三尖叉齿兽的化石,事实上南非卡鲁盆地大部分的化石洞穴都是平鼻三尖叉齿兽挖掘的。

但是,进一步的X射线扫描却显示洞穴铸型里还有另一种动物,而且头骨和牙齿和任何似哺乳爬行动物都不一样。古生物学家在观察后认为这是一个普氏布氏顶螈(Broomistegaputterilli)的化石,普氏布氏顶螈是一种巨大的两栖动物,化石非常罕见,而这次发现的普氏布氏顶螈是目前已知第一个保存完整的普氏布氏顶螈骨骼化石。

VincentFernandez等人对于为什么平鼻三尖叉齿兽的化石和普氏布氏顶螈的化石共同出现在一个洞穴里感到非常迷惑,虽然一些不同物种的现代动物共享洞穴,但是对应于一些特定的模式。例如体型较小的“客人”不会打扰“主人”,而体型较大的“客人”可以给“主人”提供一些帮助,比如警惕捕食者。

但是这些模式都没有对应于古生物学家在这个洞穴铸型发现的化石,因此现代动物共享洞穴的模式无法提供参考。

VincentFernandez等人考虑了另一种可能,就是平鼻三尖叉齿兽和普氏布氏顶螈可能一个是捕食者,而另一个是猎物。但是,古生物学家在化石上也没有找到齿痕或其他证据表明平鼻三尖叉齿兽和普氏布氏顶螈存在捕食关系。

VincentFernandez等人发现这只普氏布氏顶螈部分几个连续的肋骨的粉碎性创伤和部分骨折愈合的迹象,显示它从一次严重的伤害中幸存下来,不过古生物学家认为它依然非常虚弱,身体状况不佳,因此这只普氏布氏顶螈进入平鼻三尖叉齿兽的洞穴可能是为了保护自己。

VincentFernandez等人认为普氏布氏顶螈虽然非常虚弱,但是平鼻三尖叉齿兽没有驱赶或者杀死普氏布氏顶螈。这并不是因为平鼻三尖叉齿兽具有同情心,古生物学家认为平鼻三尖叉齿兽的蜷缩的姿势表明它当时正在进行称为夏眠(aestivation)的短时间的休眠。

VincentFernandez等人已经在6月21日的《PLoSONE》杂志上在线发表了有关的研究报告,VincentFernandez表示南非卡鲁盆地的洞穴铸型还有很多未知的奥秘等待古生物学家发现。